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科协简报 >> 内容
科协简报
义乌市科学技术协会简报2010年第17期
作者:义乌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10-09-16 08:46:57  已读:188 次  文章来源:义乌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 容 提 要

☆ 坚持科学发展走进低碳生活

☆ 中国科协将开展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

☆ 我国科普人才总量2020年将达400万人左右

☆ 科技水平落后成中国低碳转型最大瓶颈

☆ 全国科普日简介

**************************************************

2010年全国科普日主题

坚持科学发展走进低碳生活

2010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将于9月18至24日在中科院奥运科技园区举办。活动以“坚持科学发展,走进低碳生活”为主题,届时将有30多个全国学会、10余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专业机构共同为公众奉献科普大餐。

据介绍,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由中国科协联合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活动将分为“主题展览”“热点聚焦”“我的低碳生活”“媒体T台”和“科学探索”等若干活动板块。其中,“主题展览”重点宣传与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相关的新技术,集中向公众展示我国在科技推动低碳生活和绿色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热点聚焦”将聚焦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实物、展品、参与式活动、知识点介绍的形式,向公众介绍相关知识,引发公众思考。“我的低碳生活”以现场活动展示的形式,传达“人人讲低碳、处处有低碳、时时要低碳”的低碳理念,激发公众低碳意识,启迪公众创新思维。“媒体T台”以主持人与公众现场互动的形式,借助媒体和媒体名人把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向公众进行传播。“科学探索”将免费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普展厅,让公众近距离感受科技专家和他们的科学探索活动。

全国科普日活动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重大科普活动,从2004年开始于每年9月的第3个周末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旨在向全社会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

中国科协将开展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

为推动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中国科协将于今年开展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曾分别于1997年、2001年、2004年开展,共表彰了全国700余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为推动形成创新型科技人才竞相涌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实现我国科技跨越式发展,中国科协决定今年继续开展这项活动。今后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表彰人数不超过1000名,同时将从中产生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对被授予者只授一次,为终身荣誉。

据介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评选特别强调面向基层的普通科技工作者,评选范围是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以及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研开发、普及推广、科技人才培养或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并在一线工作的我国科技工作者。

据悉,中国科协将在12月15日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期间,对“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得者进行表彰。

我国科普人才总量2020年将达400万人左右

《中国科协科普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编制完成。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科普人才数量要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400万人左右。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殷皓介绍说,这是我国首次以规划的形式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作出宏观安排和部署。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普组织体系和科普人才网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普人才队伍快速发展,科普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截至2008年,全国科普人才总量已达176万人,专职23万人,兼职153万人,其中含注册科普志愿者77万人。

但目前,我国科普人才的发展现状仍不能满足科普事业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求,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专职科普人才数量不足、水平不高,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不稳定,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短缺,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的高水平科普人才匮乏,科普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瓶颈。

根据《中国科协科普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到2020年,全国科普人才数量要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400万人左右,科普人才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结构进一步改善。同时将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普人才的需求,面向基层,面向新农村建设,大力培养基层科普人才;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场馆专门人才和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方面的高端人才。

据介绍,目前中国科协正组织专家团队研究制定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科技水平落后成中国低碳转型最大瓶颈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在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王茂林日前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走上低碳之路已刻不容缓。

中国低碳转型面临重大挑战

“目前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还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模式,具体的发展路径选择还需要各国根据国情作出选择。”王茂林直言。

如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一是,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二是,在产业结构上“重化工业”要加速发展;三是,要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举的艰巨任务。同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先进技术的缺失都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成为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

然而,无论是从应对国际减排压力,还是从促进国内可持续发展的自身需求等长远目标出发,中国低碳转型的道路已经无可回避。政府已经提出一些雄心勃勃的量化指标,包括: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

不过,王茂林认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保持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同样具有高能源消费、高排放的特征;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还面临着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稀缺等诸多挑战。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高污染、高能耗问题,主要源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和覆盖全国的低端制造、低端生产、低端加工。“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淘汰消耗大、污染重、回报低的产业和产品,尽全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的直接燃烧,是中国未来10年最艰巨、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王茂林强调。

王茂林坦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现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应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同时,抓紧对清洁技术的开发和新能源的利用进行研究,全面实现中国低碳经济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有机结合才是现实选择。

科技水平落后成最大瓶颈

“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一定要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发展中国低碳技术。”王茂林说。

目前,我国的科研体系和生产体系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产品开发能力低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的知识产权,科技投入较低,无法形成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完整链条。基本还是进行仿制或者为别人代理生产,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能耗的大量投入来赚取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微薄利润。

“如果单纯的以碳减排为核心,贸然向发达国家看齐,把当前的工作重心完全放在发展清洁能源上。那么,我们就不得不依靠商业渠道、花费大量外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王茂林直言。

然而,相关资料显示,按照中国向世界承诺的到2020年实现40%~45%的减排量,中国每年为此将新增投资约728亿美元。“每年花几千亿元人民币做这件事情的代价就非常大了,这对于尚不富裕的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王茂林表示。

为此,王茂林认为,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适用技术的层次体系,做到各种技术之间互相协调与推动。不仅要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也要着力加强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降耗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当下,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引导下,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将发展新能源产业视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着力点,都希望在这场世界新能源产业的角逐中拔得头筹。

然而,“发展低碳经济确实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跨越赶超世界的契机,但在当前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统筹与协调、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生态的各种关系,决不能一味地追求低碳,而忽视我们的国情。”王茂林强调,应该在理性看待当前世界新能源产业这场角逐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我国的能源现状,科学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免在争先恐后中遗漏了我们最急需的东西。

(摘自《科学时报》)

全国科普日简介

由中国科协发起,全国各级科协组织和系统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和实施而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个双休日。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科普事业进入了法制化建设和发展的轨道。2006年2月6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发布,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与措施。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落实《科普法》与《科学素质纲要》,中国科协组织各级科协和学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全国科普日活动。为持续做好这项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国科协将每年9月第三周公休日继续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

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发展,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科学素质,已成为持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因此,广泛开展社会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是推进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主送:各镇、街道科协,各学会,市机关各部门

抄送:浙江省科协、金华市科协,陈秀仙副书记、吴森民副市长、市科协常委

网址:www.yast.org

通知公告

科协简报

更多

科技要闻

更多
地址: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路387号科技大楼四楼 邮编:322000 电话:0579-85313445 传真:0579-85313445 浙ICP备05018520号
Copyright 2003 - 义乌市科学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义乌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