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科技要闻 >> 内容
科技要闻
我学者首次揭示心房颤动发生新“奥秘”为心脏领域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奠定基础
作者:衣晓峰 陈英云 李丽云  发布时间:2010-12-03 09:52:57  已读:20 次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最新发现与创新

  本报讯 (衣晓峰 陈英云 记者李丽云)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重大心脏疾病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杨宝峰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于近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临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心房颤动发生的新机理及微小核苷酸-328调控心房颤动的发生。这一发现于日前发表在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循环》上。

  课题组发现心房颤动的患者微小核苷酸-328显著升高,且升高程度与发病程度密切相关。为揭开微小核苷酸-328在房颤中的“奥秘”,杨宝峰及课题组成员联手攻关,在国际上首次建立起心脏特定微小核苷酸(1,26,328亚型)过表达转基因鼠和微小核苷酸功能敲减小鼠(328亚型),发现微小核苷酸-328的过表达能诱发出小鼠的心房颤动,而微小核苷酸-328功能敲减小鼠或给予腺病毒转染的微小核苷酸-328反义寡核苷酸,则可减轻房颤的发生。

  为进一步揭秘微小核苷酸-328升高诱发心房颤动的靶点,课题组运用多种实验证明,微小核苷酸-328使编码钙通道的两个基因CACNA1C和CACNB1蛋白表达,且L型钙电流大小也随之显著降低。相反,抑制微小核苷酸-328可减少房颤的发生。课题组通过大量离体、在体动物的实验和临床观察,最终确定微小核苷酸-328为心房颤动发生的关键调控分子,首次从微小核苷酸领域这一分子水平上解读心房颤动的发生机理,由此锁定了一个可以治疗房颤的新靶点,对心房颤动的诊治有着重大意义,为心脏疾病领域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研发奠定了基础。

通知公告

科协简报

更多

科技要闻

更多
地址: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路387号科技大楼四楼 邮编:322000 电话:0579-85313445 传真:0579-85313445 浙ICP备05018520号
Copyright 2003 - 义乌市科学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义乌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