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四川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相关情况:截至8月19日17时,全省有57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6人、失踪66人,成都、德阳、绵阳等汶川地震灾区受灾严重。应邀出席会议的相关专家表示,此次灾害的诱因包括特殊地貌、局部强降雨、“灾害链”效应等多重因素。
此次泥石流灾害中,成都、德阳、广元、绵阳、雅安和阿坝等“5.12”特大地震重灾市(州)受灾严重,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市清平乡、汶川县映秀镇和都江堰市龙池镇受灾尤为严重。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媒体提问,应邀出席会议的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刘永湘、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许强、四川冶金地勘局蜀通公司总工程师何平等,介绍了泥石流灾害的规模、成因等相关问题。
“此次灾害具有群发性、破坏性、规模巨大等特点,数万、数十万立方米的泥石流冲出量比比皆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遭受的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刘永湘透露,截至目前全省已发生地质灾害1453处,是去年同期的2.3倍,据国土部门统计重灾区清平乡、龙池镇和映秀镇的山洪泥石流冲出量为历史罕见。此外,上述受灾严重的三个区域灾前多有发生强降雨,其中清平乡小岗剑一带降雨曾达227毫米,而龙池镇在降下150毫米大暴雨后,附近龙溪河的水流量一度达到314立方米/秒的历史最高纪录。
谈及此次灾害的成因,何平认为主要有五大因素:一是地质环境特殊,部分地方高坡深峡的特殊地形地貌易加重泥石流灾害。二是岩性结构特殊,灾害区域底层岩性结构为软硬岩结合部,易破碎造成灾害。三是地质构造带特殊,灾害点处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前缘,该区地质构造作用强烈且多为推覆体内部的次级褶皱,易发生灾害。四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灾区地质环境破坏严重。五是局部地区强降雨。
他说,“8.13”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有一定的特殊性、异常性。“首先,汶川特大地震是泥石流的主要成因,国际上如日本关东地震、台湾地震发生后几年,都有一个泥石流高发期,在汶川地震灾区也是如此。其次,短时局地强降雨是此次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如清平乡10小时的降雨量达到227毫米,远远超过当地平均降雨量。最后,还有一个‘灾害链’因素。如在清平乡,泥石流冲垮上游幸福大桥后堵塞老清平大桥,导致堆积体堵塞附近绵远河河道,河水改道造成灾害。而在映秀,也是泥石流冲入岷江后形成的壅塞体阻断岷江河床,致使河水改道进入映秀镇。这种‘灾害链’往往很难防范,也很难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