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泽芳(1899-1959),字馥堂,浙江义乌赤岸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他毕生致力于棉花科研,技术推广,农业教育,是我国著名的棉花科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棉花科学的主要奠基人。在划分中国棉区,倡导推广斯字棉、德字棉,鉴定与发展离核木棉,培养人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的成就,是他那个年代中国农学发展进步的标志和缩影。
1899年2月22日,冯泽芳出生在浙江义乌赤岸村(现赤岸三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排行老四。泽,是家谱中规定的辈份用字;芳和馥是父母期盼他给家庭带来书卷芳香之气。
冯泽芳从小聪明颖悟,3岁时,赤岸街上店铺的名字都能读得出来。
1913年,冯泽芳考入省立第七中学(现金华一中),从赤岸到金华相距90里,由于家庭困难,冯泽芳来去都是步行。
1918年冬,冯泽芳与周拾禄冒雪出发,从义乌步行到杭州,参加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招生考试,双双被录取。后来,周拾禄专攻水稻,成为我国著名水稻专家;冯泽芳专攻棉花科学,成为我国棉花一代宗师。
解放后,冯泽芳先后任南京农学院教授,江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冯泽芳成为中科院生物地部(后扩大并分开,则为生物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他一生著作收入《冯泽芳先生棉业论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