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继续教育 >> 内容
继续教育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练习题
作者:继续教育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4-07-26 03:44:33  已读:2316 次  文章来源:继续教育办公室
一、填空题

1、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__在其早期成名之作___一书中最先提出创新的概念。

2、所谓制度创新,一般是指___通过建立新的制度以获得追加利益的活动。

3、科技成果___和___的过程,才是技术创新。

4、大学与企业的不同合作创新模式的核心差异在___于___不同。

5、技术创新战略常常是一种___的战略,采用混合的战略群。

6、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在整体素质上面临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___一个急需提高,一个是___急需提高。

7、技术创新环境,是指影响技术创新的科技发展、市场作用和___等外部客观环境。

8、提高现有科技队伍的质量,一靠竞争,二靠培训,三靠___。

9、提高现有科技队伍的质量,如何通过___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企业与___、___联合与互动的运行机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机制。

10、_____已成为我国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最大辐射源。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创新证件作用主要是___。

A、研究开发         B、组织

C、创新管理             D、对要素进行组合

2、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创新模式包括直接的技术转让、委托开发及___等多种形式。

A、合作开发        B、研究中心

C、技术合作        D、研讨会

3、要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贸易与国外企业建立___等方式开展国际技术创新合作。

A、动态联盟        B、技术开发中心

C、研究机构        D、生产基地

4、政府职能的转变正在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___        

A、参与者          B、领导者

C、受益者          D、主体

5、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起着创新过程___的               

A、支持作用        B、服务作用

C、桥梁作用        D、动力作用

三、多项选择题

1、技术创新要素主要有环境、支持系统和___。

A、技术           B、市场

C、机会           D、创新者

2、政府对技术创新政策的匹配性表现在___        

A、科技教育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匹配

B、长期、中期、短期政策的匹配

C、创新供给刺激与需求刺激政策的匹配

D、市场调控政策与行政干预政策相匹配

3、从具体应用的角度分析,技术创新战略可以分为进攻型战略和___            

A、防御型战略       B、依赖型战略

C、切入型战略       D、模仿型战略

4、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的良性循环是___           

A、工程建设上的良性循环        B、技术上的良性循环

C、经济上的良性循环            D、人才的良性循性

5、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应包括___等层次。

A、全省性的区域创新体系      B、企业技术创新制度

C、创新机制                  D、产业创新体系

四、判断题

1、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                 (   )

2、政府对合作技术创新的推动和监督是基于一种政策基础之上的。 (   )

3、技术创新决策具有常规性的特点。                           (   )

4、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利益。                   (   ) 

5、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                           (   )

6、产权与制度的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前提。                       (   )

7、为壮大技术创新人才队伍,要树立既求所在,又求所用的观念。 (   )

8、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是:一体化、开放型、现代化。 (   )

9、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的工作重点是做好服务工作。               (   )

10、“全民科学”教育观是国际基础科学教育改革是一种目标性口号。(   )

五、简答题 

1、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技术创新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问题?


 

 

3、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六、论述题

论述如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通知公告

科协简报

更多

科技要闻

更多
地址: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路387号科技大楼四楼 邮编:322000 电话:0579-85313445 传真:0579-85313445 浙ICP备05018520号
Copyright 2003 - 义乌市科学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义乌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