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科普工作 >> 内容
科普工作
义乌一中学生发现古生物化石群
作者: (摘自金华日报)  发布时间:2008-11-20 09:18:16  已读:556 次  文章来源: (摘自金华日报)

 挖古生物化石,这是义乌的丁敬文给儿子丁一布置的一道十分有趣的“家庭作业”。今年8月,父子俩在义乌城郊一片工地中,发现了十几块有树叶、虫类等的石头。经过专家初步考证,认为这些石头都是距今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的古生物化石。
今年暑假,小学刚毕业的丁一无所事事。有一天,父亲问他:“一一,这个暑假你打算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呢?”“帮社区打扫卫生,陪老人院的老人们聊天……这些我都做过了。”丁一歪着脑袋想。“来点创意?或者你想做什么事情呢?”丁父加以引导。“我们去找化石怎么样?”父子相视,会心一笑。
兴趣一上来,一发不可收拾。丁一满脑子都是科普,从一开始看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到后来就看大人们才看的专业杂志《环球国家地理杂志》,看电视尤其喜欢《动物世界》、《探索•发现》。
8月的一天午后,天气闷热。义乌五洲大道旁的乱石堆中,出现了一大一小两个身影。
丁氏父子俩分工明确。父亲干的是“力气活”,打锤开凿,而丁一从事的是“技术活”,他把父亲凿出来的石头抹去泥灰,认真筛选,在石头上仔细查找生物迹象。
第一块植物化石是丁一发现的。他在这块化石上看到,一株小型植物的图案完整地在这块石头上呈现出来,且清晰可辨。丁一兴奋地将化石举过头顶,高喊:“我找到化石啦!”埋头苦干的丁父闻言,一把抢过石头探个究竟,舍不得放下。他根据常识判断,既然能形成植物化石,那附近一定会有其他更多的古生物化石。
这些化石形态各异,除了有树枝状植物图案,不少可清楚分辨叶脉,有的木质部已炭化成煤,还有一块石头上有一条完整的“毛毛虫”。
为了揭开心中的谜团,丁父抱着这袋石头赶到浙江师范大学,找到旅游和资源管理学院的骆高远、徐秀登等专家鉴定。
地质专家徐秀登教授说。他经过仔细研究观察得出结论:这些石头的确是古生物化石,年代大约是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他分析指出,在沉积岩中,呈层状的不同岩石材质代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物质来源、气候环境。这些沉积岩化石的石料颜色呈灰色,应是白垩纪早期的岩石,而在白垩纪晚期,岩石大多呈红色。白垩纪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没程度最大的时期,在此期间,北半球广泛沉积了白垩层,白垩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1822年比利时学者J.B.J.奥马利达鲁瓦将其命名为白垩纪。

通知公告

科协简报

更多

科技要闻

更多
地址: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路387号科技大楼四楼 邮编:322000 电话:0579-85313445 传真:0579-85313445 浙ICP备05018520号
Copyright 2003 - 义乌市科学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义乌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