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支“永久牌”的农民科技队伍
作者:(陈云峰) 发布时间:2003-12-02 04:00:53 已读:1519 次 文章来源:义乌市农职评办公室
――义乌市2003年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小结
根据浙农职评[2003]2号《关于开展2003年全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市从2003年4月份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各镇、街道工作小组和各专业考评小组及市评委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到11月底止,我市2003年(第7届)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已基本结束。全市共有491人申报农民技术职称,除5人不具资格未被评定外,有486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其中39人为农民技师,94人为农民助理技师,256人为农民技术员,74人为农民助理技术员。另外还有23人正在向省农职称评定委员会申报农民高级技师职称。
一、重协作
为了切实做好今年的农职评工作,加强组织领导,2003年市政府办公室重新下文公布了义乌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朱江龙为组长,17个机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重新下文调整了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和各专业评定小组成员。市农职评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2003]1号《关于开展义乌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申请范围、评定标准、评定程序、评定任务,市政府从农业发展基金中专门拨出经费补助农职称评定工作。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大力配合开展农职评工作,市农业局、市水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供电局、市林业局、市妇联等部门通过镇、街道农技中心、水电站、土管所、供电所、林技站、镇街妇联等衔接部门,努力做好动员引导工作,积极组织农民技术人员审报农职称。在今年全市申报农职称的491人当中,男性为444人,占90%;女性为47人,占10%。其中农业专业组评定379人,林业专业组评定人88人,供电专业组评定13人,水电专业组评定9人,国土资源专业组评定2人。
二、强宣传
为使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深入人心,尽量做到不漏报、不少报、不迟报。六月份在《义乌日报》刊登了通告,把农职称评定和晋升工作的有关事项作了介绍。作为牵头单位,市科协还发挥《义乌科协》、义乌科普网的宣传优势,将农职称评定工作的有关文件、相关政策和评定事项等进行连续报道宣传。同时,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义乌电视台、义乌日报社等新闻媒体都及时播(刊)出了农职称评定的动态报道。部分农职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还通过转发文件、开会部署等形式进行了动员。各镇、街道通过广播、进村入户等形式宣传农职称评定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农业技术人员、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函大学员、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负责人、双学双比女能手等申报农职称。许多镇、街道从“科技兴农”的大局出发,规定申报费等开支由当地财政解决,以实际行动促进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的开展。
三、严把关
6月10日在城西镇召开农职称评定工作会议,副市长、领导小组组长朱江龙作了重要讲话,各成员单位结合本部门工作提出了要求,城西镇等先进单位作了经验介绍,会议明确开展农职称评定工作要严格遵守农职称“四级”评定机制,即镇、街道推荐评定职称――专业小组评审意见――市农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定――送金华市、省农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定高级职称。要真正贯彻落实“重业绩、重水平、重能力”的原则,而放弃“学历、资历”的要求。一是彻底摒弃学历门槛,基本取消资历要求;二是充分体现实际工作业绩,申报人各类正当荣誉称号,作为衡量礤业绩大小的主要指标;三是把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考核作为备选条件,为受过较好教育的知识型农民提供便利。在评定过程中,各专业评定小组严把质量关,除5人因不具备评审条件未评定外,486人均获得了相应的技术职称。尤其是农业评定小组,评定人数为379人,面广、量大,参加评审的同志不怕辛苦,逐个予以评审,评定质量较高。市农职称评定委员会于10月30日召开评审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对486名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进行了评定。
农职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工作,通过评审仅仅是开始,科协将时刻关注农技队伍的建设,加强联系,及时沟通,为农技人员报效社会、多作贡献,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同时要多宣传一线的农技人员,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